1








Loading...
佛教医学
佛教医学
通过经络触诊了解病痛


    疼痛是一种疾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功能障碍。当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时,在体表内部就会相应出现压痛、过敏、肿胀、硬结等各种异常现象。

 

    少林寺一指禅点穴就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在穴位上找到反应点,以早期发现疾病,进行相应处理。例如一些常见病在穴位上出现压痛反应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如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大多数患者在手太阴肺经的“俞穴”(肺俞)、“募穴”(中府)、“隙穴(孔最)上出现压痛反应。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中,除了上述3个穴位有压痛反应外,还在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库房”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祖国医学通过体表压痛点诊断疾病适用范围较广泛而且系统,且方法具有简便、易于学习和不受条件设备限制的优点。随时随地自己就可以检査自己,可以作为监测自己健康的有益参考。

 

    触摸时多循经触摸,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体表如果见热、肿,弹性强,压痛强烈,多属实证;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多属虚症。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系统

触诊点

系统

触诊点

呼吸系统

感胃:肺俞、风门

支气管炎:肺俞、库房

支气管哮喘:肺俞、气户

肺炎:肺俞、五里

肺结核:肺兪、结核穴(大椎穴旁开 3.5寸)

肺癌:肺俞、新大郄(臀横纹与腘横纹连线中点偏外下1.5寸)

消化系统

胃炎:中脘、左承满

胃下垂:脾俞凹陷、下垂点(脐上2.5寸)

胃溃瘍:中院、右溃疡点(胃仓穴旁开2寸)

胃癌:中脘、左承满、新大郄

急性胃肠炎:中脘、天枢、左承 满、下巨虚

内分泌系统

甲亢:前曲泽(曲泽穴下1寸)

糖尿病:肾系(伏兔穴下1寸)

血栓性脉管炎:脉根(第2骶椎旁开3寸下5分处)

肩周炎:天宗

消化系统

痢疾:天枢、魂舍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俞、右溃疡点、天枢.

十二指肠溃疡:中脘、右梁门、 右溃瘍点

消化不良:中胺、食关(建里穴 旁开1.5寸)

泌尿生殖系统

肾炎:肾俞、太溪

肾盂肾炎:肾俞、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寸)

膀耽炎:肾俞、大巨(外陵穴下1寸)

月经不调:三阴交

带下:三阴交、漏阴(足内踝下5分)

痛经:三阴交、外陵

闭经:三阴交、通经(腹部髂前上棘内2寸处)

盆腔炎:三阴交、次髎

子宫癌:次髎、新大郄

子宫脱垂:脾俞、带脉、次髎

外科奇穴

前列腺炎:肾俞、生殖点(次髎穴内5分)

痔疮:大肠俞、孔最

腰扭伤:肾俞、扭伤(曲池穴与阳溪穴连线上3/4处)

急性胰腺炎:胰俞、地机

阑尾炎:天枢、阑尾穴

肾盂结石:足临泣、子宫穴

输尿管结石:足临泣、肓俞

膀胱结石:足临泣、大巨

神经系统

神经衰弱:神道

癫痫:定志(第7颈椎与第1胸椎凹陷中)

坐骨神经痛:肾俞、坐骨(股骨粗隆 与尾骨连线中点下1寸)

肋间神经痛:静穴(肘横纹桡侧与腕横纹连线中点)

偏头痛:领二(第2颈椎旁开2.5寸)、 通天

五官科穴位

青光眼:肝俞、岩池(颞骨乳突髙点划一平线与发际相交点) 咽喉炎:颈五(第5颈颈椎旁开2.5寸)

鼻炎:鼻流(鼻孔口中隔小柱与鼻翼连线中点)

美尼尔氏综合征:头风(大腿腓侧面股骨中线上8寸 )

肝胆系统

肝炎:肝俞、肝炎点(内踝上1.8寸)

急性肝炎:肝俞、至阳、肝炎点

肝癌:肝俞、新大郄

急性胆囊炎,胆管蛔虫症:胆俞、胆囊点(阳陵泉下一横指)

胆石症:胆囊点、足临泣、天宗穴

心血管系统

风心病:小肠俞、心脏点(前臂尺侧肘横纹下3寸)

心肌炎:神堂、大陵

心律不齐:祌堂、 心俞

心动过速:神堂、郄门

心动过缓:神堂、神门

冠心病,心绞痛: 神堂、灵道

心肌梗死: 神堂,极泉

 

金融产品
fcfsjhfdskjfhh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