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ading...
佛教医学
佛教医学
修行养生


    现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也重视起来,尤其是健康状况.而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单位的、情感的等等方面压力,使我们的情绪时好时坏,疲于奔命,它带给我们烦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忧郁压抑,自我封闭乃至生命的夭折。而通过对佛文化的了解,又可以使我们获得快乐、安逸、坦然、安详、健康。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养生而言,概括为<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如何获得五福是佛教养生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1,断绝妄执之心.就是说要色空,色空指物质现象和自性空,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和现象,一切都在变化,是无常的.认为妄执之心是人生诸种烦恼的根源。

    2,慈悲心,佛教认为,以众生之苦为苦,修无量功德,身体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佛教思想能启沃善心,开发智慧,增进健康。另外还有一套独特的修炼方式------禅定修持.本书着重介绍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疾病的产生,预防,治疗,同时结合中西医的观点,作为参考.

    佛教养生歌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第一,是非以不辨为汤药,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捷,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肃穆为庄严,
    凡是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唐。百丈禅师


    佛 教 与 心 理 健 康

    祈福中华集团、中华佛教养生协会

    佛教认为一切物质存在无常性、无我性,只有心灵是独立的、自由的。永远维持心灵的寂静,保持与灵魂的一致,那么健康长寿、永葆青春不过是取恒河一滴水那样简单。而中医强调心理平衡,说喜怒忧思悲恐惊太过则会导致内伤和疾病的发生,这与佛教的理念是殊途同归。七情致病并通过心理治疗而获得健康的例子很多,现举两例:

    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书呆子范进,多年寒窗苦读,未能考取功名,54岁侥幸高中,高兴过度,竟疯了,中医认为是过喜伤心,叫他的老丈人打了他一巴掌,就清醒了,病也好了,这是用恐惧制止过分欢喜的方法.

    清代有个八府巡按,患了精神忧郁症,成天闷闷不乐,终日愁眉苦脸,请了很多名医都不见好,有一天请了一无名老中医,这位老中医把脉良久,沉吟不语,好一会才恍然大悟对病人说:“噢,你得的是月经不调嘛。”这位八府巡按捧腹大笑,并一边笑一边说:“我堂堂男子汉,身为八府巡按,怎么会得月经不调呢?”以后想到此事,这位大人总是大笑,就在这一次次的大笑中,他的病不药而愈。这是以喜胜忧的方法。

    这种心理疾病不药而愈的医案在我国医史上有很多。佛教认为,身病的发生,大部分由心病引起。心绪烦乱,心情抑郁,愤怒会招致心虚气弱,贪食、贪得、争强好胜会使肝火旺盛,耗损气血,外邪就会乘虚而入,佛文化中强调与世无争,涅槃寂静,超凡脱俗,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平和。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佛学是一门杰出的心理学。佛学修持心性是要达到智慧的圆满,断除一切烦恼,这样一来平衡了心态,尤其是乐观看待生、老、病、死。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寻找自我,祥和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佛教养生的要义所在。

    劝世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地也空,天也空,人人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不为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其在手中。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
    朝走西来暮走东,人生恰是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
    夜间闻听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过。
    为人处事细思量,转眼便是白头翁。
    那怕做到公卿相,躯体照样棺材中。
    (志公禅师)

    佛 教 看 病 因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个人百病缠身是他前世今生所造的业的果报,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也就是说一切病都是心病.这是一个很唯心的观点,大家不一定要完全认可它。

    佛教还认为,生病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外缘[外在条件,外因],指人们周围的环境即身体外部的客观物质,如噪音,污水,浊气等环境的污染,有毒的食物,天气的寒冷与高温,洗涤剂中残存的毒素.二是内缘,[内在条件,内因],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人们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等.比如喜欢暴饮暴食,纵欲贪欢,喜怒无常,忧郁烦闷,紧张恐惧,爱好撒谎,心理不平衡,内心冲突,幻觉错觉等。

    这些致病因素与中医的看法如出一辙,中医也分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指内伤七情,房劳,暴饮暴食等.外因主要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及外伤、疫气等外来致病因素。

    * 凡争强好胜的人多半都有鼻炎。

    * 凡是生活消极,凡是往坏事方面想的人,容易生理上的消化不良。

    * 人的心理绝对支配生理,有些新兵进入前线阵地,听到枪响就要拉肚子,因为其紧张的刺激,胆汁大量分泌,增加肠子蠕动,就会拉肚子。所以人的健康,都决定于你的形态。

    * 贪心太重的人,会患肾脏病。

    * 疑心太重的人会患风湿性关节炎,病因是怀疑、猜忌、妄想而来。

    * 放纵本能,纵情声色的人加上精神的刺激,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大多都是放纵自己加上情绪激动而引发的。

    * 话多的人,男人多容易得疝气,女人舍白带特别多。

    “六伤”歌
    1久听伤神,2久视伤血,
    3久卧伤气,4久立伤骨,
    5久坐伤肉,6久行伤筋.

    “二,十二莫”歌
    1莫强食,    2莫强酒,
    3莫强攀重,4莫忧思,
    5莫大怒,    6莫悲愁,
    7莫大惧,    8莫跳动.
    9莫多言,    10莫大笑,
    11莫贪欲,  12莫怀恨.


    佛 教 与 疾 病 的 治 疗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信佛的人有疾病不是去找医生,而是找神汉巫婆跳大神烧点纸喝点神水.其实这是一种迷信活动,对身体没有好处,而佛教里也没有这种治病的方法.那么在佛教里又是如何治疗疾病的呢?

    在佛教里,疾病分为身病和心病.

    对于身病,佛教认为其治疗不应复杂,而且治病有时不要花什么钱.我们比较一下现代医学和佛教医学在治疗上的差异:

    在现代医学上,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对治.

    1、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西医]用抗生素来治疗,[中医]用药草等将人身体调到最好的状态,产生抗体,或把病菌逐出体外,用汗\吐\泻等方法.

    2、机能性疾病-----用天然食物或药石来治疗补充所需的营养或维生素,同时进行运动和松弛身心.

    3、心因性疾病-----用心理治疗对治.

    佛典上则按两种方式对治:

    (一),治身体和五脏失调的疾病

    1,药石[草\木\金\石]
    2,针灸
    3,天然食物
    4,运动和养生[瑜伽\太极拳\拜佛]
    5,按摩法
    6,修定功[静坐]
    7,修观想

    (二)治业报所感的疾病

    1、忏悔2、发愿3、放生4、念拜佛5、诵经6、修福回向

    在心病,佛典又如何治疗呢?

    由于众生的心理现象和所造的恶业错综复杂,所以众生身心疾病的种类无量无边.心病主要由烦恼产生,无尽的烦恼分为八万四千种,也可浓缩为“贪瞋痴”,也可再浓缩为“痴”.痴就是不明事理,不明白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法,就是无知.

    一般地说,有六种可以专门对治烦恼和妄念的方法.

    1、不净观-----观想境界不净的现象,可以对治贪欲.

    2、数息观-----注意数自己的呼吸,从一到十,循环不止,只数出息或入息,不可出入同数,用于治散乱心.

    3、慈悲观------观想一切众生受苦的现象,可以消除我们的憎恨心.

    4、因缘观------观察人生的因果,破除愚痴.

    5、念佛观-------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和庄严的身像,消除业障

    6、空观-------观察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可以破除我们的执着.

    以上六种方法和药物可以灵活运用,可见佛教对待疾病的方法里面没有叫大家完全放弃药物的治疗,而是一种科学和谨慎的态度,有些方法和中医是完全一样的。

    养生歌

    早睡早起,精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睡前洗脚,当吃补药。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消愁解闷,百病无根。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笑颜常在,青春不败。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运动筋骨,康寿而福。心胸开阔,年寿过百。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菜叶,少食肉类。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佛 教 与 癌 症 治 疗


    人本来良好的免疫功能,常被我们自己戕害破坏了,心中恐惧、怀恨、生气、忧郁、压力、生活不合理,饮食不当都会破坏免疫功能,才会使癌扩散。这些因素是该由自己负责调适的。

    一生心情抑郁的人,最容易得癌症,这已经成为一个常识。

    若能恢复自体免疫功能,自能康复。而免疫功能之根源,在’心’!心安定,宽松、欢喜念佛就是’妙药’!

    所以很多得了癌症的人去信佛,不仅佛教养生的原理有助于康复身体,关键是佛教往往是战胜疾病的心理武器。


    佛 教 与 长 寿


    信仰佛教的人往往都健康长寿,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徒都是这样,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是真的,那又是为什么?

    据统计,我国古代557位高僧中,100岁以上12人,90岁以上42人,80岁以上142人,70岁以上361人,而同期相比那些帝王平均寿命高39岁.高僧生活淡泊,清苦,完全素食;而帝王的物质享受优越,山珍海味,玉液琼浆,御医不离左右.我国广西的巴马县和巴基斯坦的芬扎,是世界有名的长寿之乡.这些地方的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他们的长寿经验主要是:宁静自然的心境,简单朴素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而这些都是佛教养生所强调的.

    历代高僧长寿并非有灵丹妙药,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主要与他们清心寡欲的日常生活习惯等有关,当然还有他们独特的运动----坐禅及居住环境等有关.而我们这些健康状况下降的人,不一定要出家,只要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信佛教也可长寿.

    长寿者的14个多与少

    1、少荤多素 2、少盐多醋 3、少欲多施
    4、少车多步 5、少食多嚼 6、少糖多果
    7、少烟多茶 8、少酒多水 9、少怒多笑
    10、少说多做 11、少停多动 12、少药多炼
    13、少烦多眠 14、少衣多浴


    佛 疗 六 法

    祈福中华集团、中华佛教养生协会


    佛家的心理治疗,可以归纳为六种:

    一、 念佛对治业障: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想佛的庄严身像,达到入定安息的境界,消除业障。

    二、观心法破我执:常见的观法如“坐禅”、“冥想”等等,用来直观心性,据西方的医学家研究指出,与禅相近的超觉静坐,不仅具有治愈心理疾病的效果,同时可以治疗生理疾病。

  观心法门,据传在印度已有七千年历史,早期是以瑜伽之名流传于喜马拉雅山区,《奥义书》说;“瑜伽是坚定统治心和各种器官的活动。”

  观身不净,观受为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杂念最后无根可依,心念自然宁静。

  佛教很多经典都涉论瑜伽,认定瑜伽为佛家修炼的窍门之一,瑜伽的最终之术即是“冥想”。
“想象术”:就是明确自己的想像“方向”,比方说,戒烟、气血平顺、治疗头疼等等,全力以赴投入冥想,便有效果。“想欲术”:对自己亟欲达成的愿望,用想象的方式,集中心力完成。“想定术”:这种方式用在减肥上,据说效果良好,每天用想象(神似自我催眠)的方式,用冥想提醒自己,每月该减五公斤,便能出现效果。“想念术”这种方式似“心理念力”,想象自己与癌症病魔作战,自己的免疫系统武装起采,白血球很强壮,癌细胞不堪一击等等,发挥潜能增加能量。这与西方最近才极力提倡的心灵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证指出,心理冥想法,的确有增进心理免疫力功能的效果,有的人用冥想力量对抗癌症十五年而不败。

    三、因缘观对治愚痴:了悟生命里的生老病死与因果循环的关系,破除愚笨痴念。

    在神定状态下,观想人生的十二因缘;佛家认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备种种因与缘,才得以生起或缘灭。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落而灭,了悟因缘,自然觉悟。

    四、慈悲观对治嗔:实际体验众生受苦的模式,了解自己并非想象中最悲苦的人,平息嗔怒之心。慈济的师兄会说,当他参与帮助孤苦老人的安家行动,发现三平米大的房子,杂物横陈,臭味四溢,就不再怨天尤人了,改用慈悲待人也待己。

    五、数息观对治散乱:也可以称调息法,把注意力放在默数自己的呼吸上,从一至十,周而复始,消除散乱的心绪。作用类似治疗焦虑的深呼吸,一口气作九口吐出,反复圳练几次,便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心情沉稳下来。

    佛教认为“息”是生命的本源,假如一口气上不来,身体便是行尸走肉。

    数息观中有“六妙门”,它是一种万行开发、降魔成道的禅定法门,隶属天台宗,包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一数即是我先前所提:入坐后,先调和气息,徐数一至十,专注呼吸,或心注在数,回来多趟,数息纯熟,自然不乱;

    二随,又叫随息,达到心随于息,息随于心的境界,到达觉息长短可以从遍身毛孔出入;

    三止,又叫“止息”,把心有意无意地止于鼻端,修止后觉得全身不见内外境,身心泯然入定;

    四观,又叫观息,仍然用心来观照息,息出息入如空中的风,似无实在,观久以后,心眼开明;

    五还,又你还息,修观久了,心念易浮散乱,应适时回复本源,用心来审视呼吸出入之息,进入观心智的意境;

    六净,净息之意,坐禅到此,不起妄念,不起分别,心里清净,尔后杂念全无,显露真心,达到心垢全无,一尘不染的高级境界。

    《六祖坛经》有言:“佛向心中作,莫向心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怫。”经过“内省”,臻于“心物不二,一体圆融”之界

    佛 教 素 食 与 养 生


    斋饭能益寿,素食能养生.在美国作过一项调查表明,肉食和十大死亡原因中的六种疾病[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肝硬化]有关,佛教在饮食方面主张节食和素食,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也是非常科学的.

    先看节食,节制饮食,可以防治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少吃东西是人类生病时的一种自然反应,少吃东西能让胃充分休息,而且减轻身体机能的过度负荷.使身体组织恢复活力,白血球和抗体能充分发挥驱除病菌的效能;饮食过量,不但伤肠胃,而且过多的养分留在体内,排不出去,会变成毒素,那么素食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看肉食对我们带来的害处就知道了.

    一,肉食过多会抑制维生素B12的合成,肉类缺乏维生素C,易造成贫血.

    二,肉食会阻碍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引发糖尿病.

    三,肉类食物中缺少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易造成蛋白质过量,产生肝病,高血压,血管硬化.

    四,肉类含有尿毒尿酸,多吃使人机能衰退和疲倦.

    五,多吃肉会导致癌症,尤其是烤焦的肉含有致癌物质,而蔬菜水果可以化解致癌物质.

    六,肉类中含有传染病菌,抗生素药品,环境污染的残留物质,而且病菌在肉中不易消灭.

    七,肉食比蔬菜贵,会造成高蛋白肉类的巨额消费,动物吃八磅谷类才生长一磅肉.

    八,佛教还从反杀生的角度反对食肉,从佛教的心理而言,食肉会使人丧失爱心,增长贪执,苦恼,内心充满憎恨,残忍,仇杀.

    综上所述,素食和节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其中有的观点有点偏,希望大家能辩证地看待,毕竟有些必需氨基酸要从动物身上摄取.

    6宜6不宜

    宜早不宜晚 宜软不宜硬 宜少不宜多
    宜缓不宜急 宜暖不宜凉 宜淡不宜浓

    老人饮食宜与忌

    (1) 宜软嫩,忌肥甘厚味。
    (2) 宜多样化,忌偏食。
    (3) 宜节制,忌暴饮暴食。
    (4) 宜清淡,忌过咸。
    (5)宜适当饮茶,忌烟和过量饮酒。

    佛 教 的 坐 禅 养 生 法


    坐禅就是静坐,可以使血行保持正常。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它作为精神力集中的锻炼术,可补虚导滞,使心定而气和,气和则血顺,使活力热力渐渐发挥其治疗作用,静坐时,一切放下,身心收敛,外境不扰,内无新滤,徐徐入定,借呼吸的作用使横隔肌上下动作,逐出腹部瘀血,返回心脏,使全身机能更协调,新陈代谢圆满。

    一、坐前准备

    室内宜静,凳、床皆可,衣宽带松,全身放松。

    二、调身

    身调则脉调,脉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

    1、盘腿,坐姿端正,单、双盘都行,最初可不盘。
    2、胸微倾,使心窝下降,横隔肌松弛,臀部稍向后凸。
    3、两手仰掌,左手掌在上,两拇指相对,贴近小腹,放在腿上,自然安适,助长定力。
    4、头颈正直,双眼微闭,充耳不闻,用鼻呼吸。

    三、调息。

    使呼吸神经中枢和主持意念的思维神经中枢协调平衡一致,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等自然调整平衡。

    1、腹式呼吸,2、正呼吸,3、数息。

    四、调心:

    1、心系一处,2、返照内观

    以上方法供大家参考,各位练习时切不可急躁冒进,一切当顺其自然,最初入定时,会有奇异现象,可以多向有经验得人士咨询,或向同行请教。


    修身养性十二少

    1少思,2少念,
    3少欲,4少事,
    5少语,6少笑,
    7少愁,8少乐,
    9少喜,10少怒,
    11少好,12少恶行.


    佛 教 甩 手 疗 法 治 百 病


    1、甩手疗法

  甩手疗法是我国文化精华之一,对各种疑难症有很好疗效,不妨一试。但贵在坚持。它有充分的佛教理论根据。

    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腿稍弯,肛门上提,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距离等於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後摇甩,向後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怀邪念。只默默数目,开始由二三百起,逐渐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约半点钟(要在佛堂前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助心静)

    甩手运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健身运动。近来参加锻链的越来越多,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癒,效果惊人。甩手学会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癒,关键在於勤习。

  甩手原名「达摩易筋经」,有十二卷,名气很响,很多书提到它,但早已失传,现在发掘出来,是中医最可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可惜不易为很多人所了解。

    2、甩手特点

  「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

  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随、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沉、腕宜重、手宜划、腹宜质、跨宜松、肛宜捷、跟宜稳、趾宜抓。

    3、甩手治癌

  中医认为「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从量变到质衰,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

  每天上午甩二千次,下午甩二千次,晚上甩二千次,不间断地甩五个月可消除肺癌。

  患关节炎,大便後流血,同时患食道癌,甩手後两种病见好,食道癌也可逐步消除,情况改善。

  颈部生淋巴癌...每日甩手二○○○次,便可胃口大增,淋巴癌逐渐消失。

  甩手几个月,可治癒半身不遂及肺癌。

  癌到底是什麽?癌与瘤都是气血的结聚,经络阻塞不通的结果。因甩手而升降活跃,有利於吐故纳新,补气益血。

    4、甩手治眼病

  患高血压影响了眼睛,经过甩手後,血压回复正常,眼镜也可不用。

  患白内障者,日甩两次,早甩八○○次,晚甩一○○○次,四周以後可看见东西。

  眼睛有沙眼、有色盲、眼皮上生小瘤。甩手後体质增强,体重增加,眼睛也没有毛病。

  甩手对眼睛有利是一个普遍规律,有的戴三五百度眼镜的,甩手後不戴了。有的看书,看报很吃力,看不清,甩手後看得清了。

  甩手後普遍规律是:能走路、能睡觉,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

    5、甩手治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在一起,这个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节起了变化。

  特点是两边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十跳,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而充血,下而血气走不到。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麽?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兆。

  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於甩手後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
  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

    由于甩手是一种佛家发明的疗法,如能在佛堂面前甩手,配合心理治疗,则效果更佳。

    甩手歌

    用脚踏实肩下沉,
    上三下七有恒心,
    能去头重脚轻病,
    精力充沛体轻松。

    佛 教 养 生 之 佛 堂 准 备 篇

    一、现代示范佛堂------人间佛教的实践

    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以净化人心,成就人间净土为宗旨.而人间佛教的实践,是为落实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中.示范佛堂,即是依此理念而设计.希望信众在学佛中能透过佛堂的庄严,正确的摆设,以正见、正信来如实修行。

    示范的意义在于规范,规范的意义在于不迷信、不迷失。示范佛堂的设计理念,能让众生同归正道,同享法乐。庄严、朴实、简约、时尚是示范佛堂的主要设计想法,借着佛堂在家庭的摆设,让一般在家居士,能感染发喜。因此,我们在佛堂中特别加了佛唱机使你如同亲临说法现场,通过你的努力修持而得到福慧圆满。

    二、设置佛堂问答:

    1、设置佛堂的环境选择应注意什么?要看风水吗?应掌握什么原则呢?

    设置佛堂时,宜选择整洁清新、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安静不吵的地方。不需要特别选择吉时吉日,也不必看地理方位,只要心存诚敬,便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一般地说,若空间许可,佛像可以朝大门。在现代的高楼里,可以放于客厅,以较高处的空间或柜子来做佛堂的摆设。现代化的家庭装修要配置时尚现代化的佛堂。有条件看风水也未尝不可。

    2、设立佛堂应准备哪些东西?

    可以根据佛堂的空间大小来设置,物品可增可减,祈福中华集团推出的时尚科技、健康简易佛堂,非常适合家居摆放,让你感觉佛声、佛光、佛香、与现代家居装潢的和谐搭配,由佛像、佛光灯、莲花灯、佛唱机、拜垫、香熏氧吧炉组成的佛堂,工艺精细优良,另外还配送祈福香草精油1瓶,祈福香2合,佛教养生手册一本,推广期间还赠送祈福茶蜜大包礼品套装一套。

    佛在心中,只要心诚,观音、佛菩萨像都可供奉在家中。

    3、佛堂设置后祖先牌位应放置何处?

    佛像的左右也均可供奉祖先牌位,可另设一小桌,亦可一同摆设在佛桌上。

    4、佛堂一定要有开光,洒净或安座的仪式吗?

    开光,洒净,安座的仪式是个人对宗教信仰的认识与体验,视个人需求而定,祈福中华集团在大家购买佛堂的时候,尽力满足大家。

    5、设立佛堂后要永远供奉吗?

    若是居家环境是长时,只要有心,自可以长供奉,若居家环境改变,或是到人事变迁,是继续设置佛堂供奉,则以不自恼为考量.

    6、佛堂每天都要奉茶、供果及上香吗?

    设置佛堂后,可随各人修持作早晚课诵,或早晚上香[早上可上供水],日日不辍,持之以恒。供花供果不一定要天天更换,凡遇到佛菩萨的纪念日或逢初一、十五再供花果即可。

    最好的方式在佛堂面前禅定、听佛教音乐半小时,既是恭敬于佛,又对身体有益。

    7、佛堂上点油灯、蜡烛吗?一般点灯或点佛前灯的原则为何?

    现代佛教更提倡使用佛光灯,不提倡使用明火。

    8、初一、十五要上供菜吗?若放供菜,以几项、几碗为宜?

    凡遇到佛菩萨纪念日或初一、十五时可准备鲜花、水果供养。若要放供菜,可以六样,初碗,加一碗为宜。

    9、佛堂上的佛像和香炉等器物应如何清洁、维护?所有物品应经常清洁庄严为要,清理时,应用专用的布、水桶,不可与其它处共享清扫用具。

    10、因事多日不在家,佛堂应如何处理?

    如因事外出多日,家中佛堂无人照料,行前需将佛堂整理干净,并注意用火、用电的安全,待事毕返家后,再处理即可。

    11、旧的佛堂更新时,原来的佛像器物如何处理?

    可以燃烧处理的器物都要用干净的炉焚烧处理。

    12、搬家时,佛堂的搬迁要注意什么?

    若是佛堂需要搬迁,行前可以上香告知佛祖,也可以自行诵经或念佛。搬时要注意包装,避免损毁。

    13设置佛堂对居家生活有什么影响?

    设置家庭佛堂不但方便自课修持,家中有佛堂,正如同佛菩萨常随我们左右,给予我们加被与依怙,能带给全家人静心安定的力量,并做为家庭的精神中心,亲友来访时,亦可以适时接引,而有弘法与度众的教化功能。

    如佛堂本身具有佛教养生的物理功能,则对全家身体健康更好。

    香 与 佛 教 养 生

    十一、香与佛教养生

    一、 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之一。

    佛教中用语,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旅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 ,飘往祗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据这个传说,“香”是笛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为“香为佛使”。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在佛教中以檀、沉两中香供佛,更是一种虔诚的、真诚的供养等于供养六波罗密。

    二、 戒定慧解脱香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可以成佛,喻为“五分香”。这是指通过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心清净,升起觉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称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教徒在焚香时常唱“香赞”:“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支盖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重证寂灭。“(出《华严经》),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征意义。

    三、 供香的方式

    供香表达了一种虔诚、恭敬的心态,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一种与诸佛菩萨交流的信息,一种愿力,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因此,每一支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上棒香一般用单数,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或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渡一切众生。

    四、 祈福香的功能

    祈福香在燃烧时释放出芳香之气味,该香气能提神醒脑、除烦去燥、除秽除昏,使人易入定修行。常吸之,其能增益精气,令身芳洁,颜色兴盛,心神悦乐,耳目精明,延年益寿。《本草纲目》注:沉香味辛、微温、无毒,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用酒煮服之,治心腹痛,霍乱中恶。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漆、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 、冷风麻痹、骨节不任、风湿皮肤瘙痒、气痢 。补右肾命门、补脾胃及痰涎 、血出于脾、益气和神。

    精 油 与 佛 教 养 生

    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香能祛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享受,常被用来供养菩萨的圣品;而且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此外,香也被用来比喻念佛功德;以香供佛,代表除灭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静自在.

    香药草指有香、药用及调味功能的植物,祈福中华集团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从香药草中提取的精油,有纯高度、效果好的特点,再经过调香师配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种在欧美的医院,安美院及家庭广泛使用的方法被称为芳香疗法,而今天配合佛教文化的心理调整,饮食调理,运动保健,将使你和你的家人更加健康,另外使用香药草精油来供养菩萨,更能体现你的诚意。

    祈福香药草精油采用天然名贵植物为原料,如:印度天然檀香、天竺癸、龙脑、玫瑰、薰衣草等,而玫瑰花3000-5000公斤才提炼1公斤精油,非常昂贵。

    使用方法:
    1、时间:斋戒的日子,早晚课,睡前1小时,沐浴时。
    2、用量:2-4滴/次。
    3、用法:将精油适量加入香熏氧吧或浴池浴缸,,香熏或浸泡。

    佛 教 音 乐 与 养 生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作为宗教,音乐作为艺术,佛教的传播是以音乐为一种媒介手段。佛教传入东土以后,其音乐风靡天下,而音乐的感染力和传播功能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同时,佛教音乐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其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

    佛教音乐对于非佛教来说,同样可以欣赏,领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意,产生净化心灵的效果。 佛教音乐能够让心灵统一调和,从而达到感觉之美,达道佛教所说的“常、乐、我、净”,享受安详。一个心灵安详的人,必定会使自己的身体无穷受益。

    结 语 :没 有 比 信 仰 更 重 要 的 事

    反腐败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腐败者的下场也足为世人之鉴。但是,还是有那么多后来者,前仆后继,欲海浮沉。在所有腐败者的轨迹中,都能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原点:心理不平衡。不平衡的表述有很多种,但内涵是致的,就是“我得的太少,我应该得到更多。”

    “我做了那么大贡献,为什么得到的这么少?”
    “年龄大了,再不捞点,退休就没人管了。”
    “我帮某某赚了那么多,拿一点不行吗?”
    “为什么别人都在沾便宜,我就不能沾一点?”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干嘛把好处留给后面?”

    位置越高,权力越大,越不平衡

    财富的“富”,不等于幸福的“福”。金钱,即使源源不断,也解决不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远比财富更重要、在先的问题。

    “假如人生可以再活一次,我宁愿生命中没有金钱,而有目标。”美国当年的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

    究竟是什么在激励我们,去走完这不容易的一生?不妨再一次地倾听一下爱因斯坦式的答案——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 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看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的,是善、美和真。

    可是,很多人考虑的不是价值,是价格。不是职责,是职位。他们把可以净化人生的谦卑的服务精神,把公共赋予的神圣责任,当成明标暗标的商品去出售。似乎价格越高,人生就越有意义。

    然而,问题再一次指向根本:这样做,你真的快乐吗?

    古人说,心安是福。马丁路德说,无亏的良心是床上最好的枕头。

    良心,理想,信念,信仰,它们是如此的轻,不过是几个字;但是,它们又是如此的重,源于文化,教育,更系于内心的执著。

    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他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

    贪腐者的生命,无论用多大的金钱去包装,都是让人悲哀的。

    因为,他们忘记了:
    一个家庭中,没有比和睦更重要的事。
    一个生命,没有比心灵的自由快乐更重要的事。
    这个世界,没有比信仰更重要的事。

    摘自南方窗
    附:心理平衡10要点

    洪昭光教授指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掌握了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钥匙,他概括了10个要点:

    1、正确对待自己 2、正确对待他人
    3、正确对待社会 4、助人为乐
    5、自寻其乐 6、知足常乐
    7、糊涂一点 8、潇洒一点
    9、忘掉过去
    10、不看现在,享受今天,展望明天


金融产品
fcfsjhfdskjfhh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