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ading...
心密学府
心密学府
《略论明心见性》要點摘抄(三)--妙語

       佛法修证心要--《略论明心见性》要點摘抄(三)

    頂禮覺海恩師、妙道法師,禮拜各位金剛兄弟:

    三祖圆寂前开示:“一切皆幻,我并没有离开你们,要记住:‘来而非来,去也未去,值此来去,亦非来去。’”三祖虽已舍报而法身常在,并以种种方便加持着我们。《略论明心见性》正是三祖法身舍利,我等心密弟子应虔心学习,精进修持。现将《略论明心见性》要点摘抄与大家分享,共沐祖师法雨甘露,共证菩提,救度众生。


    正文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三)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1、故《心经》说,一切皆无,既无世法之眼耳鼻舌身意与色声香味触法,亦无声闻缘觉之苦集灭道与十二因缘,更无菩萨之智与得,于一切不可得处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揭示吾人于明心本无处而彻见本有之性体也。

    2、祖考问曰:“如何开佛知见?”答曰:“开出本有(即本有之自性理体也)。”进问曰:“如何示?”答曰:“示出本无(即一切心用事相皆不可得,从不可得之心用上以示本真性体也)。”再问曰:“如何悟?”答曰:“悟无有无(消灭其迷悟痕迹也)。”更问曰:“如何入?”答曰:“入出无碍(得大受用,语默动静自在无碍也)。”

    (四)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3、心性虽似有体用理事之分,但考其实际,则非一非异。以从事相说来,妙用随缘,应显万类,似有形象,而妙体不动,绝诸对待,离一切相,故非一。但用从体发,用不离体;体能发用,体不离用。从此不相离背说来,故非异。

    4、“一切事相,皆性之显现。”事相虽殊,分门别类,各有不同,但其性则一。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5、性是真空妙体,心是有形相用。故有性体必有相用,无相无从显体。是则相即性,性即相;相外无性,性外无相。非如顽空,冥顽不灵,死寂无知,落于断灭也。

    6、众生迷头认影,执相造业,故招五浊秽土;诸佛见性遣相,清净无染,故感净土庄严。其真、妄、净、秽虽殊,而现相之性体则一。吾人只须将认影遣镜之误,转换为认镜遣影,则秽土当下即是净土,并不待死后始得往生也。经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欲净其土,先净其心。”良有以也。

    7、真空妙有者,拣非顽空,从体起用也。以真空故,能随缘;以妙有故,能起用。妙有真空者,拣非实有,摄用归体也。

    8、以随缘起用,现诸幻相,故《弥陀经》说佛土庄严;以体性清净无染,不沾一法,故《金刚经》说一物不立。一物不立,正是佛土庄严,佛土庄严,正是一物不立,故《金刚》即《弥陀》,《弥陀》即《金刚》,非有二般。

    9、心性相体,看来有异,其实如一,如水之与波,水以湿为体,波以动为相。水性波相,看来非一,但波即水,水即波,湿性非异。

    10、故真见性者,非但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肉眼亦能彻见真性。以性即相,相即性也。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五)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11、心性本自空灵无住,方成妙用,一有所住便成窠臼;心性本来无有一物,说空说有,说迷说悟,说真说妄,俱是相对立说,均系戏论。所谓但有言说,均无实义。

    12、如彻悟心源,明见真性,迷妄既无,悟从何立?不立亦不立,了无一法可得。故云:人我空非真空,须法我空,更复空空,方真到家稳坐。亦即古人所谓无所成、无所得、无所修、无所证方真成、真得、真证也。

    13、关于无修无得无证之说,即是彻悟到家人之了脱语,亦是最初理解如来密因人之因地法语。切不可开大口,说大话,自欺欺人,拨无修证,而致莽莽荡荡遭秧祸也。

    14、今如凛觉醒悟,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便恢复本性,有何修证之可言?故云不假劬劳{[qú láo]劳累;劳苦}、肯綮{[kěn qìng]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修证也。但如习染浓厚,妄执深重,虽明斯理而历境心生,则不无辛勤绵密扫荡之功!

    15、彻悟心性,一法不立,无佛无众生,整日如痴如呆,任运随缘,皆是佛事。所谓嬉笑怒骂、謦欬[qǐng kài]掉臂,皆是海印放光;穿衣吃饭、运水搬柴,无非神通妙用!其间无所取舍,无所倚重,故谓之归无所得也。才有所重,便障自悟门,故宗下大德,皆善为人解粘去缚,即令学人放下重担,打开悟门也,所以我们要彻底悟真心,既不能着佛求,更不能着神通玄妙!

    16、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后人虽有嫌其尚有“不喜在”之落处,但赵州之意在了法见,示人无一法可得、无所倚重,不在喜不喜也。至于立言之弊,以但有言说不无痕迹!如灵龟摆尾,扫其行迹,行迹虽去,又落扫迹。以故宗下大德说到末后,无法开口,即拂袖归方丈,以示末后也。

    17、综上所述,明心见性,实为佛教之纲宗,学佛者之圭臬{[guī niè]比喻标准,准则}!我人如真欲出生死、成大道,不问修习何宗,均须向明心见性这一伟大目的奋斗、前进!决不可畏难而退!

    18、故明心见性为佛教各宗派之总纲,如不依此总纲修习,则非佛教徒矣!

    正文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19、经过详细讨论明心见性的意义,我们深切知道它关系佛教至钜。如果佛教徒都来奉行弘扬,加以提倡,佛教即能昌盛兴隆。
反是,佛教即将奄奄一息,一蹶[jué]不振。因为一个宗教兴亡盛衰,系于它的精神实质如何,如果只有形貌,而无精髓内容,这个宗教一定渐趋衰亡。

    20、明心见性是佛教的总纲,精髓所在!故一切宗派,任何法门无不环绕它而善巧方便地随顺众生不同的习性与各别的根器,建立多种多样的修习方法,以资发扬光大。(方法虽多,目的则一。)


                                          妙語慚愧合十
                                          2016年9月17




金融产品
fcfsjhfdskjfhhjk